汲取紅色滋養 凝聚奮進力量
——興賓區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掃描
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興賓區圍繞用活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打造紅色課堂等豐富多樣的學習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并將其轉化為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實際行動。
用活紅色資源
厚植信心之基
興賓區緊緊圍繞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用活紅色資源,使學史增信見行見效。
打造紅色陣地。興賓積極深挖本地紅色資源,重點打造大灣天馬運輸行舊址,組織專家對其進行保護挖掘利用,將革命遺址挖掘保護與鄉村振興、文廣旅游等項目相結合,力爭將該舊址打造成來賓市最有影響力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文化展現地。
“打卡”紅色基地。興賓區陸續組織80多個單位近2000名黨員干部到來賓市烈士陵園、來賓市黨性教育活動中心、桂中水城商圈黨群活動服務中心、來賓市博物館、桂中第一支部舊址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打卡”活動,進行現場教學教育。通過祭奠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上專題黨課、講紅色故事、重走長征路等形式,重溫紅色崢嶸歲月,不斷從紅色資源中汲取精神滋養,凝聚奮進力量,厚植信心之基。
講好紅色故事
鑄牢信念之魂
興賓區通過講好紅色故事,增強廣大黨員干部傳承紅色文化的使命自覺,唱響傳播紅色文化的時代強音。
拍攝本地紅色影片。拍攝了《紅色天馬》《神秘貨郎》兩部本地紅色影片,組織干部群眾參與觀影活動,將紅色精神和內涵在各單位、社區、農村廣泛傳播,更好地將黨史故事流傳下去,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性和吸引力。
編寫興賓紅色故事。開設《興賓黨史故事》專欄,組織記者探訪興賓區革命基地,挖掘革命基地的浴血奮戰史,并結合黨史資料,還原興賓紅色記憶,編寫好興賓黨史故事,每周在“興賓發布”微信公眾號進行連載,目前已連載10期。
舉辦講紅色故事大賽。組織開展“感黨恩跟黨走”興賓區講紅色故事大賽,14位參賽選手緊扣“感黨恩·跟黨走”主題,以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歷程為背景,結合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進程,講述各時期涌現的英雄人物、時代楷模的感人故事,激勵黨員干部砥礪初心,將紅色基因作為自身工作中的鮮紅底色,鑄牢信念之魂。
開設紅色課堂
追尋信仰之光
興賓區通過開設形式多樣的紅色課堂,不斷強化黨員干部的理論學習,補足精神之鈣,傳遞信仰力量,追尋信仰之光。
開設理論學習紅色課堂。在個人自學指定黨史書籍的基礎上,采用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辦讀書班、集中研討、三會一課等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要形式,加大組織力度,增加研討深度和學習頻率,讓黨員干部在相互學習中學有所思、思有所得。目前,興賓區共征訂指定書籍12450套,開展黨史專題研討學習100余次。
開設黨課學習紅色課堂。興賓區委書記帶頭上黨課講黨史,區委常委班子到分管領域、分管部門、基層單位講黨課。目前,興賓區委常委領導已上黨課7次;組織“紅馬甲”宣講團深入區直單位、鄉(鎮)、中小學校、行政村、社區、自然村(屯)開展黨課宣講86次;興賓區教育體育系統組織24名宣講團成員,先后開展思政課暨黨史、國史宣講進校園活動57場(次),為近2萬名師生上專題黨課、講黨史故事。
開設線上學習紅色課堂。將互聯網和紅色資源相融合,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廣西云等新媒體平臺,開設“黨史知識大家答”“黨史百年天天讀”等學習專欄,及時編發推送黨史知識題目、黨史知識故事等,讓黨史學習融入黨員干部日常,做到質與量并重,在學中悟、在悟中干。目前,“黨史知識大家答”“黨史百年天天讀”保持每天更新。(譚元鴻 韋永明)
責任編輯:盧彬彬
關鍵詞: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