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觀念沁民心
——我市“七五”普法中期工作綜述
法治,是安邦固本之基,推進依法治國、全民普法守法是基礎。
“七五”普法自2016年啟動實施以來,我市始終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基礎性工程來抓,不斷健全完善普法工作機制,逐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大普法”格局,讓法治觀念植根于市民生活的點點滴滴。
頂層謀劃 完善制度定責到人
法治宣傳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科學謀劃、統籌安排,離不開精心組織、加強領導。
早在2016年,我市就召開了“七五”普法啟動會議,全面部署實施“七五”普法規劃工作。市委、市政府轉發了《來賓市委宣傳部、來賓市司法局關于在全市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市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并通過了《關于開展第七個五年法治宣傳教育的決議》。
為進一步細化實化普法責任,我市制定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各部門的普法責任清單,把普法融入到執法的全過程,明確了哪個機關、哪個工作人員執法,就由哪個機關、哪個工作人員普法;在哪里執法就在哪里普法;具體的執法就是具體的普法方式。更加注重發揮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全民普法中的作用,將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門的“獨唱”,變成各級各部門的“合唱”。
此外,我市還充分發揮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職業優勢和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廣泛開展“以案說法”“以案釋法”“以案普法”等活動。
全面推進 聚焦重點持續發力
6月28日下午,興賓區司法局聯合共青團興賓區委到來賓市第三中學開展“關愛未來法治護航”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宣傳活動?;顒又?,興賓區司法局法治宣傳工作人員主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為主,用發生在興賓區轄區內真實的案例,講解法律知識,深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教導他們如何拒絕校園暴力、防范青少年犯罪。
近年來,我市以“關愛明天·普法先行”為主題,廣泛開展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中小學法治教育工作做到“三個到位”。即:每年春節學期開始,全市中小學3至8年級將“法治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落實到課程表上,小學生每周1個課時、中學生每周0.5課時;編著了《法制教育讀本》發給中小學生,做到人手一冊;對300多名法治課教師進行培訓,確保師資到位。
而對于農民群眾,我市組織開展“精準發力、愛心幫扶、法律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活動,向貧困戶發放《法律服務惠民助力脫貧攻堅》政策法規脫貧攻堅口袋書,引導農民群眾提高法律意識、依法參與村民自治、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全市794個村(社區)都有一名法律顧問為農民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和進行法治宣傳。
豐富載體 創新探索強化成效
6月29日,我市在市人民公園舉辦2018年“法護未來·守望成長”關愛未成年人主題活動暨來賓市未成年人普法基地揭牌儀式。普法基地以“法護未來,守望成長”為主題,以憲法法律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旨在通過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第二課堂”,讓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從小樹立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并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和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離不開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需要以創新精神為引領,不斷尋求新的突破。2016年以來,我市建成了來賓市法治文化公園、來賓市未成年人普法基地、忻城縣馬泗鄉法治文化長廊等30多個各類法治文化陣地,創建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特色明顯、帶動力強、教育示范作用突出的法治文化示范點。
在此基礎上,我市還積極創新法治宣傳媒介,探索“互聯網+”法治教育宣傳新模式。通過“來賓市12348”“平安來賓”“來賓交警”“微觀來賓”等微信公眾號,“來賓壹報”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積極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打造“互聯網+”法治宣傳教育新模式。(本報記者 韋海臣)
責任編輯:岑 東
關鍵詞: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