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穩“菜籃子”用好兩只“手”
來源:來賓網-來賓晚刊 發表時間:2018-09-06
8月份天氣較熱,本是各種菜品的消費淡季。但28號下午,記者走訪市區祥和農貿市場、維林綜合菜市場、金鼎菜市場及其周邊的攤販發現,我市市場內的豬肉、禽類、雞蛋、蔬菜等菜價不降反升。(8月30日《來賓晚刊》)
小小“菜籃子”涉及千家萬戶的“飯桌子”,可以說一頭連著農民,另一頭連著市民,無論哪一頭都是實實在在的民生課題。
必須看到,現在“菜籃子”面臨的最大壓力已不再是“短缺”,而是價格的漲跌。從近期豬肉、雞蛋、蔬菜等價格上漲可見一斑。讓市民拎穩“菜籃子”,有力的市場調節與有效的政府干預“一個都不能少”。當下而言,保障“菜籃子”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必須在“菜園子”建設上持續發力。一方面要加大對本地蔬菜基地的規劃、扶持和補貼力度,加強信息渠道建設和農業技術推廣普及,不斷提升農副產品的自給率;另一方面要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菜籃子”工程,最大限度豐富市場供應。只有“菜園子”生機勃勃,才能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市民的“菜籃子”品種多起來。
“菜籃子”的流通鏈條過長、環節過多,是導致農副產品價格大起大落的重要推手之一。打通流通環節的“最后一公里”,不僅要讓農民與市場“零距離”對接,不斷提高產銷的組織化程度,還應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廣泛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產銷一體化經營,讓“菜籃子”搭上“互聯網+”的快車,這才是重中之重。
小小“菜籃子”,是一道考驗管理者智慧的民生必答題。政府應積極回應市場新需求、市民新期待,讓市民吃到更多物美價廉的新鮮農副產品,“菜籃子”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抓緊抓好,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徐劍鋒)
責任編輯:岑 東
關鍵詞: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