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8月31日說,截至8月29日,全國已有157個景區出臺了門票降價或免費開放措施,“十一”黃金周前,還有157個景區將出臺措施降低門票價格或免費開放。(9月1日《吉林日報》)
很多喜歡旅游的人都知道,以往每逢旅游旺季,尤其是每逢“五一”“十一”等“旅游黃金周”,國內景區景點的門票價格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逢節必漲”幾乎成為一種常態。站在景區景點和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門票上漲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自然難以抵擋這樣的誘惑,但是站在廣大游客的角度來說,水漲船高的景區門票,卻加重了他們的旅游負擔,甚至成為阻礙他們邁出家門游覽祖國大好河山的一道障礙。
而對于景區景點和地方政府來說,在“門票經濟”的固有思維下,眼睛只盯著門票而罔顧其他,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地方旅游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限制了景區景點周邊地區的百姓從地方旅游發展中獲益,這顯然是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與國家大力發展旅游經濟的宗旨背道而馳。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情況正在慢慢發生變化,這次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全國數百個已經出臺或即將出臺降價、免票措施的景區景點,就是有力證明之一。
在已經明確降價措施的景區中,揚州瘦西湖旺季票價從150元降至100元,青島嶗山旺季票價從245元降至180元,新疆喀納斯、白哈巴、禾木通票旺季票價從295元降至195元。這些景區景點的降價幅度都很大,贏得網友的一致肯定。雖然更多的景區景點在降價幅度上沒有達到網友的期望值,但是從原來的“逢節必漲”到現在的節前降價,當然是一種很大的進步,值得充分肯定。
因為這次宣布加入降價陣營的景區景點太多,所以大有形成“降價潮”的趨勢。而形成現在這種降價潮流的原因,除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推動外,和景區景點以及地方政府在旅游經濟中意識與思維的改變也有很大關系。換句話說,現在越來越多的景區以及地方政府,從開始時的“要我降價”變成了“我要降價”。究其原因,降低門票價格可能會暫時減少門票的直接收入,但是從長遠來看,一方面,按照薄利多銷的原則,被降價政策大量吸引來的游客,會彌補因為降價導致的“門票損失”,甚至賣出的門票收入比以前還多;另一方面,拋棄“門票依賴”之后,可以有效帶動旅游周邊市場的消費,讓單一的門票經濟變為旅游綜合經濟,其給地方政府、百姓帶來的效益,是以往單純的門票經濟所無法比擬的。
而實踐也早已證明,不管是早年就已經免費的杭州西湖景區,還是最近才加入免費行列的濟南園博園、大明湖景區,免費以后的綜合收益,都要遠遠好于免費之前,更別說因為免費而帶來的社會效益了。所以說,我們希望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推動之下,更多的地方政府和景區景點能夠徹底拋棄門票思維,讓“逢節必降”成為一種新常態。(苑廣闊)
責任編輯:岑 東
關鍵詞: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