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湖北湖南交界處的湖北通城縣等地調查發現,這里有些人還活得好好的,甚至還很年輕,就給自己修好了墓,這些墓地被稱為“活人墓”。這樣的“活人墓”在一些地區越修越多,占地越來越大,甚至修到了城市里,修到了風景區,這樣的“活人墓”在這個地區比例竟然相當高,而且一座比一座講究。(4月8日澎湃新聞)
說到墓地,許多人會不由地將其與風水和殯葬習俗聯系在一起,如今,隨著墓地價格不斷“攀高”,一些地方開始出現活人“提前買墓”的現象。
“活人墓”背后不止是個別地方的民俗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因素與觀念因素相互雜糅的社會現象。一方面,中國人普遍講究“入土為安”,但隨著墓地價格攀升、管理費用高昂以及土地資源緊張等問題的出現,“死不起”“葬不起”的擔憂應聲而起。另一方面,從市場角度來說,面對墓地價格“年年漲”,不少人為防止以后買不起墓地而提前預定,導致“活人墓”現象愈演愈烈。
在一些地方,“活人墓”不僅蓋在田間地頭、山間林地,甚至堂而皇之蓋在城區或風景區,表面上看是在“買墓”,實際上卻有“買地”“炒地”的嫌疑?!盎钊四埂钡呐d起,勢必會讓土地資源越來越匱乏,更會擠壓掉當地老百姓原有的生產和生活空間,造成現有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活人墓”的蔓延,折射出的其實是墓地資源供應不足和需求旺盛的普遍性困局。在現行的《公墓管理暫行辦法》中,有“嚴禁在公墓內建活人墳”的規定,但由于人們擔心漲價又想選塊“福地”的心理,導致違規買賣“活人墓”的現象在全國范圍內非常普遍??梢哉f,“活人墓”的存在,就是整個社會“薄養厚葬”的典型代表。
然而,不論是為了搶購好風水,還是為了避免將來價格上漲,購買“活人墓”的現象都應該就此剎車。一方面,爭搶“活人墓”加劇了墓地供應不足的假象,必然會加大墓地市場的泡沫,在資源相對緊張的時代,“活人墓”其實是在給我們的生活添堵;另一方面,當“攀比性消費”從實際生活蔓延到殯葬市場時,造成的危害將難以估量。
整治“活人墓”,要從觀念糾偏和市場管理的雙重環節入手,既要利用法律法規手段,對買賣“活人墓”明令禁止,也要對一些地方老百姓的觀念進行移風易俗。(宋瀟)
責任編輯:岑 東
關鍵詞:
| 下一篇